上周六,2025年7月的夜里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地的外卖市场像被点燃了一样。美团、阿里、京东三巨头,补贴大战打到最激烈时刻。手机屏幕上,0元奶茶券一波接一波,微信朋友圈全是“白喝奶茶”的截图。
隔着屏幕,平台和用户都在狂欢。外卖小哥们在路上疯跑,奶茶店里小票撒了一地。有人说,这场外卖补贴,奶茶店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7月8日,第一个交易日,港股里的茶饮品牌股价一开盘就飙了起来。资本市场很兴奋,投资群里都在讨论“奶茶股要起飞”。还有人调侃,恒生科技指数已经变成恒生外卖指数了。
一边是茶饮股价大涨,一边是外卖平台烧钱冲单,看起来一片大好。可这光鲜背后,奶茶店老板们的心其实没那么踏实。补贴发得再多,钱到底进了谁的口袋,谁也说不清。
外卖平台发券,用户确实省了钱,但平台并不是自己全掏腰包。每一张大额补贴券,背后都有商家分摊的成本。技术服务费、履约费、活动补贴,奶茶店得和平台一起“出血”。
平台补贴大战里,奶茶品牌想多卖几单,就得跟着卷。一旦你不参加,订单量马上就被同行抢走,市占率也容易丢掉。卷和不卷之间,是现实的生存压力。
2025年外卖大战,奶茶品牌们脸上的笑容,其实带着点勉强。补贴大战不是白来的,奶茶店得实打实掏钱。有人不愿意卷,但市场不会等你,同行开店的速度不会慢。
行业里卷得最狠的,是那些还没到万店规模的小品牌。大家都想冲击万店,争取在资本市场讲出新故事。7月1日的数据,蜜雪冰城门店数遥遥领先,3.7万家,第二名才1万家。
门店越开越多,消费者却没见得跟着暴涨。租金、人工、设备折旧这些硬成本,分摊到每家门店头上压力很大。一旦新店开得太快,客流量又没跟上,单店业绩就会下滑。
瑞幸咖啡的故事就发生在去年。2025年二季度,瑞幸门店数量暴涨到19961家,比上一年多了八成。可每家门店的平均客户,反而比去年少了12%。
收入增长跟不上开店速度,瑞幸的财报也就没那么好看。2025年二季度,瑞幸收入同比只涨了35.5%,利润反倒比2024年少了1.2亿元。运营费用却一路上升,利润率从18.9%掉到12.5%。
奶茶行业现在的处境,和去年瑞幸咖啡遇到的问题有点像。大环境一热,大家都想冲进来分蛋糕。结果蛋糕没变大,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。
同样的情景,连锁药房也遇到过。2023年,大参林、老百姓、益丰药房、一心堂这些连锁药房疯狂扩张,门店纷纷破万。到了2025年,竞争加剧、线上药店崛起,几大药房的利润都在下滑。
奶茶行业的现状,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。沪上阿姨2025年的单店GMV,比2024年少了12.1%。古茗也下降了4.3%,茶百道的利润更是跌了一半以上。
补贴大战带来的火爆,只是表面现象。背后,行业的供需关系其实越来越紧张。奶茶店越开越多,消费者数量增长却很有限。
再多的补贴,最终都只是短暂的好日子。平台的补贴不会一直持续,钱迟早要从奶茶品牌身上找补回来。奶茶店看着订单暴涨,心里其实也清楚,这种繁荣不会长久。
表面上,平台和奶茶品牌像是同盟,实际上却有点像博弈。平台烧钱抢用户,奶茶品牌被动跟着挨刀。大家都想活下去,谁也不愿意先认输。
补贴一停,市场冷谁能坚持到最后才是关键。资本只会看最终结果,不会管过程多热闹。2025年这场补贴大战,短期内让奶茶行业“假热”了一把,但长期来看,分化才刚刚开始。
行业的本质还是供需关系。门店扩张速度快过消费者增长,单店利润就会被稀释。到头来,卷得最狠的那批人,也许不是赢家。
2025年,奶茶品牌们要面对的,不只是补贴大战的热闹,还有后补贴时代的压力。行业表面繁荣,底下却有一堆隐忧。资本、平台、品牌、消费者,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算盘。
人们总想从历史里学点什么,可历史总是不断重演。瑞幸、药房、奶茶,故事循环上演,赢家和输家换了一拨又一拨。谁能笑到现在还没人敢下结论。
补贴的钱终究要有人埋单,短期的繁荣很容易让人迷失。奶茶店老板们此刻还在忙着出单,但对大家心里其实都没底。
外卖平台的下一波动作,消费者的热情能持续多久,奶茶品牌还能扛多久,2025年的下半场,才是真正的考验。没人能保证,补贴大战的终局里,自己一定还在牌桌上。
热闹过后,市场总会恢复理性。补贴结束,门店扩张放缓,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。现在的赢家,或许只是幸存者里的幸运儿。
国汇策略-哪个证券公司好一点-配资排行-哪个平台可以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